top of page

25

  • Ssu Chia Peng
  • Jan 29, 2020
  • 3 min read

來不及再見24歲,但接著的,於是25了。

意識到這一年的改變是在拜拜的時候,以往都是一個勁地說明年的願望,今年在那之前先道了感謝。

謝謝你們的保佑,我去年很順利的結束了喔。

明年也拜託你們了。

2019年離職了第一份超過一年的工作,放了一個小假,又進到另一份不同領域的工作。

幸運的,能和處得來的同事一起努力,也能把遇到討人厭的、心裡不能接受的、挫敗的部分,慢慢變成養分。

如果想生氣還是會生氣,覺得委屈還是想委屈,上班很大不同是,你不能放棄或是逃避,它隔天還是在那,沒辦法繞路或是擺爛。

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。

每次都在心中默念。

情緒是很珍貴的。要克服不舒服的情緒,記住能吐出開心的情緒。

-

另一個轉變是金錢上的。

總算開始邁向理財之路了,看一些理財的書,思考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儲蓄方式,伴隨而來的是,了解到無法再如前一份工作一樣無償加班,對於工作的熱情也需要金錢的支撐,工作本身就是追求財務上的獨立,這無關俗氣或是市儈,你不坐上車握緊方向盤卻說想學開車,跟你不談錢,卻希望財富靠近你一樣。

最近看到另一本書,是說為何不能兩者都要?帥但沒錢,醜但有錢,這種選擇題就是陷阱題,為何不能找個帥又有錢的?

這個觀念也困住我很久,為什麼我們總是說做喜歡的工作就沒錢,為什麼不更勇敢去說:我兩個都要!

我要做喜歡又能賺錢的工作。

25歲會抱持這個信念前進,不要認為沒有兩個都拿的選項,持續去找,不放棄任何兩者抓住的可能,同樣的,觀念影響行動,你認為這種選項不存在你又怎麼有機會遇到呢?

-

關於成為大人這件事。

同事總說哪天00後就來叫你姊了。

開始思索何時我也會被認為是一個大人。

上班後,發現有些世故是工作需要,有些謊言是社會手段,更不用說,關於立場的選擇,是多少利益錯綜複雜的產物,討人厭的大人藏在你買的每個商品、每一次投票的後面,背後運轉著是社會的叢林法則,無法以討人厭的大人就帶過這些。

這些討人厭的大人,也是會在客戶送來水果的時候分給一個人在台北工作的你。

也是會在客戶刁難的時候出言幫你擋掉一些麻煩。或是在你沮喪的時候給你鼓勵。

以前很常說,不喜歡誰怎樣,或是不喜歡這樣的大人。

但很或許的或許,這已經是在法則裡的最佳解。

而實際上我也想不到更好的作法而只是批評。

幾歲才是大人,25歲了,四捨五入三十的年紀。年齡只是數字,但要淡定地看待逐漸增長的數字,還是有點怕,無情追趕的不只是數字,還有皮膚的狀況、代謝能力、體力、記憶力,以及對於年齡觀感的期待。

同年紀的人在各地打拼的比比皆是,無情追趕的還有無止境的比較,要能完全不甩他人目光的活太難了,可能一路到60歲也無法做到。(甚至七老八十也還在比)

但去年開始上空中瑜伽,學會接受了自己的身體,腿粗還是腿,手沒力就用力,若能同樣接受自己步伐就是如此,而自己用力努力就好了。

接受自己,二十五歲的自己。

 
 
 

Comments


IMG_7016.JPG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