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想當隻快樂的小鳥
- Ssu Chia Peng
- Apr 29, 2018
- 2 min read
長大之後(開始有自主意識之後),很少有純粹的快樂,也無法立刻回答你快樂嗎?這個問題。
對於情緒的要求過於嚴格或許也是不敢大聲說快樂的原因,也很怕自己把小確幸和快樂太相關。每個感受和想法混雜出的情緒都獨一無二,會記得幾個興奮的想叫想跳的時刻,以及對於期待去做一件事的幸福感,這是最簡單被實踐的快樂氣息。像是,迎來小週末的深夜美劇下一集,趕著下班去買豬排飯,聽到餐廳正好放自己喜歡的歌。
快樂還有成就感或是壓力釋放的爽感,這種隨著年齡好像格外珍貴,長越大世界對你越嚴格,「我做到了」的門檻越高(畢竟這是個你三歲了好棒喔都有人說的世界),某方面來說,你不是什麼都不做就會快樂,必須追逐著什麼,而且追上,夢想的大學生活、暗戀的那個學妹、存摺上變化的數字,這讓快樂變複雜。也讓人常常覺得自己好像不被劃入快樂的那個圈圈。
還有一種最神秘的快樂,助人為樂,不八股的那種真誠。
人又不是只要陽光空氣水和錢就活得下去,很難形容,但人還是得去給予,就像植物吸進去CO2會吐出O2,當能給出愛、祝福、信任、關懷,不自覺的,會快樂。
就像常常都在壅塞的內湖下班時間,看到大家為了讓救護車通過而摩西分紅海,都會為自己也閃到貼緊路邊而感動得想哭,這種快樂夾雜著太多感動,為自己也為別人,原來快樂也會想哭。(可能跟本人太少助人所以淚腺發達也有關😂)
自詡是個愛笑的女生(雖然笑聲很難聽)就算很愛強說愁,也一直希望自己能擁有富足的快樂,但最近讀到忘記誰說的,遇到好的快樂的事情,好像不說就放心裡也沒關係,但是遇到差勁的鳥事絕對愛大放厥詞,那是不是代表其實我們大部分的時候都過得還不錯,卻總是繫著自己不快樂的時候呢。(誰叫我是愛抱怨的人類)
最喜歡的動物是大象,但最想成為的動物是鳥,會飛的那種,最喜歡夢到的夢就是我會飛了( I can fly.)所以沒辦法,若要快樂就一定得是隻快樂的小鳥了。

Comments